她走了,享年100岁
据新华社报道,台湾著名作家、学者齐邦媛3月28日凌晨1时辞世,享年100岁。
2009年,齐邦媛八旬高龄才开始撰写的回忆录《巨流河》在两岸出版,受到广泛关注,为两岸留下一部“至情至性的家族记忆史”。2011年,在南方都市报主办的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上,齐邦媛曾获得“年度散文家”奖项。
齐邦媛。
高龄创作《巨流河》引发共鸣
2005年,齐邦媛八旬高龄开始撰写回忆录《巨流河》,2009年出版。齐邦媛以缜密通透的笔力,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,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、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,为两岸留下一部“至情至性的家族记忆史”。
这部以四年时间完成的作品,也正是百年来中国人颠沛流离的缩影;她写自己在大陆成长、求学、恋爱,之后赴台,在简陋的公家宿舍,和任职台铁的丈夫,走过四五十年代,中年之后又如何为台湾的文学和教育努力。《巨流河》被许多文学家、评论家认为是重要且温暖的时代纪实,更展现知识分子的至情至性。
2011年,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,齐邦媛获得“年度散文家”奖项。她曾表示“我的故事真的代表许多人,我死了就没人知道了”。她希望以自己的书写,让大时代的离别久别重逢。
2017年,新华社记者对齐邦媛进行了专访。报道称,在齐邦媛20多平方米的老人公寓里,从客厅到卧室都摆着书架,上面插满了文学类书籍,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三江汇流的照片。齐邦媛一一指出来说,这是岷江,这是青衣江,这是大渡河,当年她就读的武汉大学就在这三江汇流处。
少女时代无疾而终的爱情
齐邦媛在其《巨流河》一书中,还记录下她少女时代一段无疾而终的淡淡爱情,让无数读者落泪。她从小学毕业起,即和哥哥的同学、空军飞官张大飞有着一段若有似无的情意,两人通信七年,她上中学、读大学;他从军、报国、抗日;两人鲜少见面,却在信中谈生命、谈信仰、谈家国。期间,张大飞一直压抑着不说“爱”。
直到1944年,他殉国于河南上空。出任务前留下一封诀别书给她的哥哥,信中写着:“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,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……她的信是我最大安慰,但这些年我一直告诉自己,只能是兄妹之情,否则我死了会害了她,我活着也是害她……以我这必死之身,怎能对她说‘我爱你’呢?”在数十年后白发苍苍时,她写下:“从阁楼小窗看满天星辰,听窗外鸟鸣布谷,你在哪里?你怎么像神迹般显现挚爱,又突然消失了呢?”
2000年,齐邦媛重回南京,终在“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”上看到张大飞的名字, 她写下:“这一日,五月的阳光照着75岁的我,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……”这段大时代的爱情感动许多人,也吸引许多巨流河的书迷跟随齐邦媛的脚步,前去悼祭张大飞。
教学严谨,编选、翻译作品多
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官方资料介绍,齐邦媛1924年出生于东北,满族,辽宁铁岭人,1947年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,同年到台湾。
1968年,齐邦媛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做研究,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的外文系主任,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,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。她还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、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,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。她教学、著作,论述严谨,编选、翻译、出版文学评论多种。
对学术界来说,齐邦媛最卓著的贡献,是逐年推介台湾现代文学,包括吴浊流、黄春明、李乔、朱天文以及平路等人的杰出作品英译。
“不要叫别人拿俗套纪念我”
多家台媒称,齐邦媛近期因高龄身体况状不佳反复进出医院,时而昏迷,一些友人欲前往她长居的养生村探望,都因其病情反复未能成行。
诗人席慕蓉表示,近几个月齐邦媛等于已向外界“道别”,表达出不再跟外界联络的意愿。“去年11月她主动打电话来聊了几句。最后说了再见,当下也明白了她的意思”。
据台媒报道,齐邦媛生前曾特别致电记者,表示一旦离开这个世界,希望大家不要特别为她举办追思会。“我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,我想我应该做一个好的表率,不要叫别人拿俗套纪念我。”
她还让记者告诉亲友和读者,“我很爱大家,如果我走了,希望大家安安静静高高兴兴纪念。”
南方都市报(nddaily)、N视频报道
南都记者 余毅菁
广东多地宣布:入夏!一地下冰雹了
最新!俄罗斯恐袭背后 | 南都一周